发布时间:
2023-03-07
访问次数:
10
作者:
|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张晓婧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现场观摩思政课教学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命题。这一重要命题为深刻理解思政课的根本性质和本质内涵提供了重要遵循,为进一步打造高质量思政课提出了明确指导。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需要理直气壮地讲深、讲透、讲活三个方面的道理。 思政课要讲大道理。所谓讲大道理,就是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道理。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和旗帜,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回顾中国近代伊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中国先进分子们艰难地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中,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是简单的套用和照抄照搬,而是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思政课是剖析学理的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办学的性质和方向,集中体现着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要求,集中体现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的要求,这也是其他任何课程所不具备的特殊属性。因此,思政课要讲深大道理。只有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和深刻的理论探究,让学生弄清楚大道理,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去回应、说服和引领学生自觉用大道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政课要讲正道理。所谓讲正道理,就是要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为学生提供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为确立人生理想提供了根本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深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旗帜和精神家园,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固然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和技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否则就只会是一盘散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政课是培育和塑造价值观的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属性,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理想与精神高度,展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思政课要讲透正道理。只有通过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目的和意义,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赓续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们领悟和践行正道理。 思政课要讲实道理。所谓讲实道理,就是讲为人为学、成长成才的个人修养。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良好的个人修养是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的标志,是个人美德和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新的时代呼唤时代的新人。时代新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和时代的厚望期待。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个人修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从理想信念、责任志向、精神品格、能力素养等方面为时代新人的个人修养提出了基本要求。思政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课程,需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提升个人修养。因此,思政课要讲活实道理。只有善于通过鲜活的话语、时代的话语、生活的话语讲明白新时代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个人修养,才能让学生体认到实道理,自觉形成爱国奋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良好的个人修养,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的复杂环境中,思政课教学会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和错误思潮的影响,会面临“歪道理、假道理、空道理”的挑战。这些“歪道理、假道理、空道理”的特征或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是“别有用心,曲解事实”,或是“博人眼球,凭空捏造”。猛地听起来好像有一定道理,倘若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表现,实质上是对大道理、正道理和实道理的曲解。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不能讲歪道理、假道理、空道理,而且要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地批驳歪道理、假道理、空道理,让学生在诸多道理的对比中,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作者系天游ty8线路1线路2线路3教授,本文系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sztsjh-2022-7-14)阶段性成果) (责编:葛睿;审核:周宁) |